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、海内外影响力大的综合型、研究型、创新型大学,学科覆盖哲学、经济学、法学等13个门类,设有7个学部、40个专业学院(系)及多家直属附属医院。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,全日制覆盖56个一级学科与33个专业学位类别,非全日制覆盖16个学科专业。
一、报考条件
考生需满足国籍、政治素养、身体健康等基础要求,同时学业水平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(特殊专业需额外满足专业要求,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备注):
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(含普通高校、成人高校等)及自学考试、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,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本科毕业证或《国(境)外学历学位认证书》,未取得者录取资格无效。
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。
高职(专科)毕业满2年及以上,或本科结业生,按本科同等学力报考,需提供8门及以上相关专业本科课程成绩单、1篇核心及以上期刊相关学术论文(署名前2位),10月15日前将材料扫描件发至研招处邮箱审核,初试上线后需加试2门本科主干课程。
已获硕士、博士学历或学位的人员。
此外,部分专业有特殊要求:
法律(法学):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(获法学第二学士学位者可报);法律(非法学):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。
工商管理、公共管理、工程管理(125601)、教育管理(045101):本科毕业满3年,或高职(专科)/本科结业后满5年(同等学力),或硕博毕业满2年,同等学力复试需加试2门本科主干课程。
单独考试:本科毕业连续工作4年以上,或硕博毕业工作2年以上,为单位业务骨干,经单位同意及2名高级专家推荐,定向就业,仅限工程师学院工程类、医学院护理、光华法学院纪检与监察法方向招生。
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:仅招全日制,计划向理工农医类专业学位倾斜,汉族录取比例不超10%,不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。
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:仅招全日制,计划向专业学位倾斜,不享受初试加分政策,调剂需按教育部规定执行。
免初试资格考生(如获三等战功及以上):报名前需联系研招处提交材料初审,初审通过后在规定时间登录指定系统报名。
同时,符合初试加分条件者需在报名时填报信息,加分不累计;非全日制仅招在职定向就业人员,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不得相互调剂;在读研究生报考需征得培养单位同意,10月15日前提交“同意报考证明”扫描件审核。
二、招生专业、计划与考试科目
招生专业、计划及考试科目详见《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》,实际计划以教育部下达为准,复试录取时可能调整。
考试科目中,101思想政治理论、199管理类综合能力、201英语(一)等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,其余为学校自命题科目。
三、报考方式
报考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,考生需先核对报考条件,复试阶段将严格复核,不符合者不予复试录取。
(一)网上报名
时间:预报名2025年10月10日-13日(9:00-22:00),正式报名10月16日-27日(9:00-22:00),逾期不可补报或修改信息。
流程:登录“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”,按要求如实填写信息、提交材料,报名期间将校验学历(学籍),未通过者网上确认时需提交认证报告,国(境)外学历者需提交《国(境)外学历学位认证书》。
注意事项:如实填写奖惩情况,尤其是国家教育考试违纪作弊记录;报名成功后需主动了解网上确认、考试安排等信息;推免生需在规定时间登录指定系统报名,已录取推免生不得再参加统考或单独考试。
(二)网上确认
所有非推免考生需在报考点规定时间内确认网报信息,逾期不补办,浙江大学考点考生10月下旬关注研招网通知。
考生需按报考条件和政策填报志愿、选择报考点,因不符合要求导致无法确认、考试或录取的,后果自负;确认后的报名信息不得修改,填写错误或虚假信息导致的后果由考生承担。
四、初试
准考证打印:考前10天左右,登录“研招网”下载打印,A4白纸打印,正反两面不得涂改书写。
考试凭证:凭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、复试。
考试时间:2025年12月20日-21日。
温馨提示:学校不举办研考辅导班,不提供历年试题及复习资料,请勿轻信虚假辅导班信息。
五、资格复审
复试前将严格复审报考资格,考生需提交有效身份证、学历学位证书(或学生证)、学历(学籍)认证报告等材料,国(境)外学历者需提交《国(境)外学历学位认证书》,具体要求另行通知,不符合条件或材料虚假者不予复试录取。
六、划线与复试
学校按质量为先原则划定基本复试分数线,各学院(系)结合生源、计划等确定本专业复试成绩要求及学术要求。
复试形式包括笔试、面试、实践(实验)能力考核,面试为必要环节,同时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,外语听力与口语测试包含在复试中。
考生综合成绩由初试和复试成绩按权重相加构成,初试成绩占比一般不低于50%,具体比例由各学院(系)确定。
七、体检
拟录取考生需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体检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》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》等文件执行。
八、政审与录取
学校按“服务战略、按需招生、全面衡量、择优录取、宁缺毋滥”原则录取,根据计划、综合成绩、思想政治表现、身心健康状况确定拟录取名单。
思想政治考核可通过面谈、函调或派人外调等方式进行,复试、体检、政审有一项不合格者不予录取。
拟录取后,学院(系)将函调考生人事档案和现实表现材料,材料需加盖相关部门印章,政审不合格者取消拟录取资格。
定向就业硕士生录取前需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,非全日制、“强军计划”“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”及单独考试考生均为定向就业,录取后不得变更就业方式。
对报名及考试中违规、弄虚作假者,将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处理,考试诚信状况作为品德考核和录取的重要依据。
九、其他事项
(一)学制
各学院(系)专业学制请查询研究生院官网通知。
(二)学费
所有硕士研究生需缴纳学费,2026年学费标准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(未标注者为8000元/学年)。
(三)奖助政策
具体规定及注意事项关注研究生院官网,奖助体系包括:
奖学金:国家奖学金、竺可桢奖学金、专项奖学金等,按评定文件执行。
助学金:基础助学金、科研助学金、勤工助学金等,按资助管理文件执行。
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:可申请学费缓交、助学贷款、困难补助等。
(四)就业
毕业生就业情况可查看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官网信息。
(五)住宿
2026级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住宿由学校统筹安排;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原则上租用校外资源安排,后续原则上自行解决,学校视情给予补贴。
(六)补充说明
未尽事宜按教育部相关文件执行,学校研招网将及时发布招生信息,若国家出台新政策,学校将调整并在研招网公布。







